
北港媽祖興外方
興,台語 ( ㄒㄧㄥ ),應驗,靈驗、靈感,有求必應。外方,台語兀 ( ㄨㄚˇ ) ( ㄏㄥ ),無遠弗屆,不限地方之意。
這句屬於宗教信仰的諺語,有三百年的歷史,至今仍為信仰北港媽祖的信徒,不論於天邊海角,深山林內,親自虔誠祈求,所獲靈感、靈驗,由體會有求必應的聖蹟者講出來,而流傳於民間,且隨著北港媽祖神靈顯赫,不但歷史不變,且更為普遍到世界各地。
這句諺語不僅是我們祖先自三百年前的康熙三十三年起在笨港及其他地方以北港媽祖為精神寄託的生活經驗與智慧的結晶也是風土民情與思想信仰的縮影同時也反映閩粵族群的性向又是信仰媽祖的宗教史。
北港媽祖原稱笨港媽祖,其與其他媽祖不同的是神像為湄洲祖廟朝天閣奉祝的神像,由朝天閣僧樹璧奉請前來,且神示要永駐笨港,乃由士民建朝天宮奉祝,使笨港自康熙三十三年(一六九四年)起成為媽祖聖地,從此神威顯赫無遠弗屆,成為各地信徒信仰中心,每年春間遠途跋涉前來進香,成為台灣媽祖廟總本山。笨港媽祖的演變為北港媽祖,係乾隆十五年(一七五○年)笨港地形改變,形成港分南北,中隔一溪,因市街在溪之北而叫笨北港,後來簡稱北港,恢復五代時的地名,笨港媽祖隨之稱謂北港媽祖。
笨港媽祖是笨港地區媽祖信徒信仰中心,笨港街信徒就近朝夕前往媽祖廟虔敬焚香膜拜,熱烈景況被稱「近廟祀神」,並為紀念康忌三十三年三月十九日湄洲朝天閣媽祖神像蒞臨,每於 三月十九日 舉行盛大的恭迎聖駕的神?繞境遊行。由於「近廟祀神」諺語的「祀」字發音與「欺」字相似,被說成「近廟欺神」,並以訛傳訛,媽祖是信徒精神寄託所在,豈有「欺神」之理,北港人是「近廟祀神」、「北港媽祖興外方」諺語是台灣信仰媽祖最佳寫照。
「誠則靈」,是自古以來拜神禮佛的名言,心虔意誠,無邪念,專注精神祈禱,則能獲得靈驗;同時平時修身養性行正道,仰不愧於天,俯不慚於地,樂施好善為重要。
這句諺語的興外方,有的說「應外方」、「蔭外方」、「興」、「應」、「蔭」的台語相似,其意相同。
興外方,也有人說「興外鄉(台語念香火的香)」,意相同。